访界首红军堂 忆当年红军情

来源:15vip太阳集团 时间:2018-10-13

10月12日上午,2015级新闻学班(以下简称“15新闻学班”)的同学们来到了桂林兴安界首镇重访界首红军堂 ,了解84年前,中央红军在这里突破湘江时留下的珍贵记忆。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沿着石板台阶慢慢走进了红军渡江总指挥部旧址——红军堂。

红军堂,原为供奉天、地、水三官的老祠堂,名叫“三官堂”。据记载,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三官堂设临时指挥部,军团长彭德怀在这里指挥光华铺阻击战和安排军委第一、二纵队渡湘江,朱德总司令在此指挥红军中央一纵渡过湘江。“三官堂”和渡口是当年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重要标志。当地人为表示对红军的怀念,把其改名为“红军堂”。2005年,以红军堂为主的“红军突破湘江战役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红军堂,迎面挂着一幅当年战役打响时战士们决绝战斗的画,大厅正面是毛泽东、朱德的头像,墙壁上悬挂的红军长征路线图、湘江战役简介、旧照片等,四周陈列着红军时期的旧物。而仅仅是看着红军时期使用过的斗笠、蓑衣、干粮袋、行军壶等物,就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战役的艰苦。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桂边境,国民党蒋介石集中了三十余万部队,在桂北湘江以东地域设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代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予以全歼。为了国民党的湘江封锁线,从11月25日开始,七万余红军将士分别在兴安光华铺、全州脚山铺、灌阳新圩、灌阳至湖南道县地域等四个主要阻击战场与国民党浴血奋战七天七夜,最终以损失三万余人的巨大代价渡过湘江,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继续北上抗日。

鲜血染红了湘江,江水里流淌着红军烈士们的鲜血与英灵。此后,“三年莫饮湘江水,十年莫吃湘江鱼”开始在桂北流传。湘江两岸的人民以此来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

红军堂前的湘江水,平静流淌80余载,走在江边,我们仿佛仍能感觉到当年战斗的激烈。

虽然历经八十多年的风雨,已经看不到当年战争的硝烟,但留下的旧物却又让我们重温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参观了红军堂后,15新闻学班的班长郝原深有感触。“这里陈列着当年的武器和生活用品,使我深刻感受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式的紧迫,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后辈的榜样。”

今日的红军堂一游,作为当代老员工的我们除了缅怀革命先烈,更要做到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创建更加美好的家园。只有这样,才能抚慰逝去的先烈英魂,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文:余梦 图:郝原



版权所有:15vip太阳集团(中国区)官方网站-Suncity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774-5820253  地址: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